如何解决在Word使用Adobe Acrobat转存PDF失败的问题?

2021-05-25 10:12:42.0

分類: 字体产品与应用

在使用Microsoft Word编辑文件时,为了让文件维持编辑时的排版样式,通常我们会采用将档案转成PDF的方式做保存。但是,从word透过Adobe Acrobat转存成PDF时,在存档是不是有遇过跳出错误的log讯息?该怎么解决?

会出现这样的log讯息,是因为Acrobat在转存PDF的过程中,找不到文件中使用的字型。我们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在word文件使用iFontCloud云端字型服务的情境来做说明,iFontCloud云端字型服务所使用到的字型,其存放位置并非一般认知的 C:windows/Fonts的目录中,其与过往将字型安装在系统上的行为不相同,因此造成Acrobat在转存PDF时出现找不到字型的情况。

 

我们以Acrobat有提供的方式,为大家解决这个转档问题,简易的操作2个步骤,使用word的Adobe Acrobat存成PDF就能成功啰!

1. 点选「打印」>「打印机内容」

2. 取消勾选「仅依赖系统资型;不使用文件字型」

 

取消勾选使用系统字型之后,word使用云端字型转PDF就不会出现错误讯息log。


字体产品与应用

字体与外部环境改变的交互调整

 

8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数字字体,在特性上,相较于铅字,有更容易开发多字重字体家族的特性,但是,在物理限制上,同一个字重若要使用在不同字号大小上,排版出来的显示效果就需要设计师稍微的留意一下字符间灰度的一致性。

 

我们一直提到字体的使用与外部环境、载体有着绝对的关系,时间拉回到活版印刷铅字的时代,初接触活版印刷铅字的朋友,看到铅字的规格有着初号、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等规格,一时间除了看到铅字大小的差异外,并不理解当中的用途以及铅字的设计。

 

概略来说,在铅字印刷的时代,铅字的设计在同一个造型不同字号的大小上,字符设计的结构布局具有细微的差异,这可算是近来optical size(视觉大小优化)概念的前身了,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不同字号的字体可以有最佳的呈现,如:不同的应用情境、更清晰的显示或具有个性…而做的细微调整设计,以达到文字最佳的显示效果。

 

传统上,字体由细到粗的字重变化是字体这个素材在应用时最常用到的属性,但随着科技持续的研发创新,字体使用的载体早已不限于纸张材质的媒介,更透过不同印刷方式、油墨特性呈现多元的样貌,甚至在屏幕上的使用,也进化到肉眼分辨不出屏幕画素的是网膜等级。

 

我们整理几个字体应用在外部环境比较常受到影响的因子:

1.     光线明、暗

2.     直射光、反射光

3.     载体的不同:纸本、数字屏幕、纸张材质、屏幕分辨率

4.     数字屏幕:白底黑字、黑底白字

 

 

计算机数字字体相较于铅字印刷时代,在载体、使用环境上都复杂许多,以下,我们以文鼎方新书做为范例,来看看在不同的情境上,遇到汉字笔画数差异高的字符并列时,不加思索的直接使用字体,以及了解字体规格与特性后,微调后的排版效果,希望透过比较后,让用户更加的体认到字体使用上细腻、独到之处。

 

范例:文鼎方新书

文鼎方新书是一款保留着黑体的简练、稳重,也融合着明体的舒适、清雅的一款字体。这个使用情境的范例,上方的白底黑字或下方的黑底白字,都是模拟广告灯箱的直射光用字情境,方新书这个范例,是挑选已经默认好的字体设定来使用,当用字的载体环境都相同时(直射光),变量在于浅色底及深色底,我们会建议浅色底使用标准版的「文鼎方新书H7C95_H」,而深色底我们会建议使用有对汉字笔画数较多的字符进行笔画减细的「文鼎方新书H7C95D_H」,追求的都是降低视觉上光晕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的提升阅读的舒适度。

不同变量下使用不同规格、不同设定的字体,甚至是加以细节的微调,如字符间距、字符高度等,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这是我们在本篇文章希望读者可以学习到的地方。

字体产品与应用

如何呈现国字〇

在使用输入法输出中文字时,你的零是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呢?是写成国字「零」,还是「〇」、「O」、「○」、「0」或是写「0」?在windows作业系统的环境里,「零」、「O」或「0」使用任何输入法都可以打出来,但是「〇」用一般系统内建的输入法像是注音、新注音、仓颉是找不到的,如果您有额外安装的输入法,如自然输入法,键入零这个字,则可以透过选单找到「〇」。

上面举例的这些字符造型都长的很相近,每一个字符在Unicode字码的定义里都有一组数字来代表自己,这组数字一般通称为字码,这几个字码及其代表的意思分别如下:

零:U+96F6,中文汉字零。

0:U+FF10,全角数字零。

○:U+25CB,空心圆圈,几何图形。

〇:U+3007,空心圆圈,几何图形。

0:U+0030,数字零,属于基本拉丁字母。

O:U+004F,拉丁大写字母O,属于基本拉丁字母。

 

这些造型相似的字符在使用上会有怎样的差异,下图我们以微软正黑以及文鼎UD晶熙黑体、思源黑体做举例,在使用国字显示公元年时,我们可以看到使用 U+3007「〇」字符有最佳的排版效果,除了U+3007这个字符本身就是为了与国字一起使用外,以晶熙黑体为例,还会因应字体造型、字重做优化的设计。

如果在绘图软体,如Adobe illustrator里,我们可以透过「字符」工具面版来找到「U+3007,〇」这个字符,或者是用前面word输入的教学方式,在word中将「〇」呼叫出来,再复制到Adobe illustrator中做使用。

 

字体产品与应用

字体风味轮

文鼎是一家字型厂商,近几年也陆续承接了许多字型配对的案件,主要都由英欧文字的需求开始,做中文、日文、韩文的字体搭配。以我们所处的环境,每天眼睛看到的繁体中文,对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文字,但是,对于文字来说,透过笔画造型、字体结构等变量因子的设计,会产生许多不同风格的字体产品出来,茫茫字海中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让使用者快速的找到所需使用的字体呢?|

喜欢喝咖啡或常逛咖啡馆的同好如果有注意到的话,应该会知道「咖啡风味轮(Coffee Taster's Flavor Wheel)」,它时常以海报的形式挂在咖啡馆中展示,如果没有看过,有机会的话多走几间咖啡馆,留意一下墙面的海报,就会发现啰!我们参考咖啡风味轮的概念,将其延伸到字体来,以汉字为出发点,从以字型应用的角度,试图将抽象的感受具体呈现出来,用图像形式设计出一个具有感性、具有情感的字体分类系统,让用户需要以感受来选字时,可以透过文字风味轮找到对应的字体,减少找字体、选字体的时间。

感受这种东西是一种主观性的认知,为了尽量找出符合大众想法的感受,在绘制字体风味轮之前,研究团队做了以下前期研究:

1. 研究咖啡风味轮期发展过程,是否有可借镜之处?

2. 以人为单位,不同的个体对字体造型是否有共通感受?

3. 字体造型是否受到文化发展的影响

4. 越来越多的跨语系字型Matching,风味轮/个性轮的定义,是否对此有帮助?及智能显示的应用?

 

我们认为感受性的事物会因为人、事、时、地、物等因素而有不同,因此我们也藉由公开的投票系统,让参与者参加文字风味轮分类的统计,让文字风味轮不仅是一个图像,而是能呼应外界的变化具有生命力的模型。

 

最后,整合我们所收集到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整合到字体的数据库,让每个字体都有自己的标签分类形成字体风味轮。

 

文鼎字体风味轮档案下载